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故事  >>  中国历史故事

韩非发愤著书(059)

    更新:2013/1/17  点击: 3263    作者( 网络文章

秦王政一心想成就统一天下的霸业,这时,有个叫韩非的人写的《孤愤》、《五蠹(dù)》等文章传入了秦国。
  韩非出身于韩国贵族家庭,他拜儒家代表人物荀况为师,与他一同求学的还有大名鼎鼎的李斯。他们两个是荀况众多弟子中学问最好、名声最大的。
  战国末期,社会局势异常混乱,各国诸侯为巩固或扩大自己的地位,展开了频繁的明争暗斗,有的恃强凌弱,对弱小的国家实行武力兼并,百姓流离失所,深受其苦。韩非清楚地认识到,在这种局面下,儒家“仁政”的观点、“仁者爱人”的主张已经完全推行不下去了。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他提出了法治的思想主张,认为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生活和政治制度都要跟着变化,复古的主张已经行不通了。他总结了前期法家的经验,提出了一整套“法、术、势”相结合的中央集权的法治理论。
  韩非认为自己的主张顺应了社会的发展趋势,一定会被韩王采纳。他满怀自信地向韩王呈上了自己变法图强的政治主张,并且积极向韩王献计献策。起先,韩王还听得蛮认真,不住点头表示赞同,可是听着听着,韩王就不耐烦起来。原来,韩非有口吃的毛病,一到紧张或得意的时候,就越发口吃得厉害。韩王实在是听不下去了,就挥挥手把韩非打发走了。
  韩非的满腔变法热情被兜头浇上一盆冷水,他彷徨,他愤怒,他不甘心,他从悲愤中崛起了。他想,我不能说,但我还能写。我的主张不被韩王采纳,但肯定有识才的明君。于是,他埋头于著述之中,写出了《孤愤》、《五蠹》、《内储说》、《外储说》、《说林》、《说难》等十多万字的作品。其中,以《孤愤》、《五蠹》最为著名。在《五蠹》中,他把当时的儒家、游侠、纵横家、逃避服兵役的人和工商之民称为“五蠹”,即五种蛀虫,主张坚决予以清除。它为推行变法、实行法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韩非的主张在韩国得不到重视,但《孤愤》和《五蠹》等名篇传入了秦国,秦王读了后却喜欢极了,因为韩非的法家思想和建立中央集权政治的主张与秦王称霸的想法不谋而合。他感叹道:“哎呀!真是厉害哪!我如果能见到写这些文章的人并且同他促膝交谈,即使死掉也没什么可遗憾了!”
  秦王急于实现他的称霸野心,他认为韩非能帮助他尽快完成统一大业。于是,他发兵加紧攻打韩国。韩王看到情势危急,不得不派韩非出使秦国。
  韩非到了秦国,秦王非常高兴,以贵宾的礼节招待他,并多次与他交谈,倾听他的变法主张。
  韩非非常振奋。他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却冷不防背后射来了暗箭,更没想到这一箭竟然来自于昔日的同窗手足——李斯。
  原来,李斯在跟随荀况学习治理国家的办法之后,急于施展自己的政治才华,他认为秦王打算吞并天下,霸气十足,在秦国自己一定能大展身手。于是,他辞别老师,投奔秦王,果然得到了秦王的重用。现在他看到秦王对韩非十分赏识,生怕韩非一旦得势,自己将受到排挤。于是,他鼓动上卿姚贾一起面见秦王,说:“韩非是韩国的贵族子弟。大王企图吞并诸侯之心天下人都知道,韩非现在来向您献计,恐怕他最终目的是为了韩国,而非秦国,这毕竟是人之常情嘛。大王如果不重用韩非却将他留在秦国,这恐怕会给自己留下无穷后患,还不如趁早加以罪名,依法处死他,以免后患。”
  秦王虽然十分赞赏韩非的变法主张,但他迟迟没有重用韩非,因为他对韩非是否真的忠心于自己并不能肯定。而李斯的一番话更加重了他的疑心。
  李斯见秦王有些被自己说动了,又火上浇油:“大王,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啊!还请大王趁早决断!千万不要因这个人而误了大王的统一大业啊!”
  李斯最后一句话击中了要害,秦王终于下了决心。
  李斯得旨后马不停蹄地派人把韩非投入监狱。如同晴天霹雳一般,韩非万万没想到对自己赏识有加的秦王竟然会赐他死罪。他疑惑,他悲愤,他要为自己辩解。他大声说:“我要见秦王,我要向秦王表明我的忠心!”
  然而,秦王永远也听不到他的声音了,韩非在李斯的威逼下,只能服毒自尽了。不久,秦王后悔了,派人赦免韩非,可惜为时已晚。后来,秦王采用了韩非的法治思想,这对他统一六国、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起了重大作用。后人把韩非的诸多著作集中编成了《韩非子》这本书。



    验证码:         
    所有评论
    暂无评论!
    分享到: